这一节日起源于1857年3月8日的美国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女工们随后成立了第一个纺织女工工会。此后每年的3月8日,从纽约到芝加哥,从英国到俄罗斯,都有此起彼伏的妇女运动来纪念、响应这次罢工。
1921年,第二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采纳了妇女代表的建议,通过决议将3月8日这天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务院就颁布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妇女节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妇女工作者也会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从诞生到发展,妇女节所象征的从来不是玫瑰红酒或风花雪月,而是一种争取平等权利的坚持,一种追求独立自我的精神。妇女节的价值,从来都不是给予女性转瞬即逝的“一日尊贵”,而是提醒人们:要为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而继续努力。

然而随着年代的渐行渐远,“妇女节”这一称谓也逐渐淡化。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商巨头们的推波助澜之下,诸如“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等成为大行其道,仿佛“妇女”二字已经被人羞于提起。
今天我们要思考的,不是要过“女王节”还是“女神节”,而是透过这些名号,去铭记这个节日背后真正的初衷。今天女性能获得平等的生存权、教育权、工作权、投票权来之不易,虽然说看起来现在男女平等差异逐渐缩小,但实际上女性在公共生活和决策方面的话语权仍然没有代表性,实现性别平等这条道路远未走到终点,道阻且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持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