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家邮政局于10月28日举行的快递业务旺季服务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的旺季范围自11月初至2021年春节(2月12日)前夕,共计103天。其中,“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将出现旺季峰值,预计日均快递业务量达4.9亿件,约是日常业务量的2倍。


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怎么安全、高效地运输快递成为快递运输行业一年一度的大考。据悉,为应对双十一,目前快递企业新增了49万临时用工人员、10万辆汽车和539万平方米处理场地,加大运能储备,新增高铁运快件线路。企业总部已经从人员、运力、场地、处理设备、信息系统能力储备等各个方面进行加强,改进国际快件清关运输等薄弱环节。

快递行业代表:
记者从申通快递方面了解到,今年其备战“双11”的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产能扩充和信息化升级。10月底,申通全网40余家转运中心将全面完成产能升级,整体产能提升近30%。

中通透露,其将充分发挥仓配优势,中通云仓将为电商客户提供预售打包、产品预售前置等服务,以全国区域分仓为中心带动各省市的省内分仓,缓解以往因业务量激增所带来的物流压力。

在推动包装绿色治理方面,圆通透露将加大可循环中转袋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工作力度,“双11”之前进行可循环中转袋储备,预计旺季期间全网共投放650万个可循环中转袋。

备战“双11”,深圳流通业争最优迎大考
与4个多月前的“6·18”相比,“双11”势头更猛,浪潮更热,一是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国家倡导;二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平稳,成为全球最为稳定的消费市场,蓄积了充足的消费动能。

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是代流通的三大方式,在这三个方面,深圳无疑都是在国内甚至全球走在前列的城市,优势突出。比如,电子商务方面,深圳是全国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及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深圳在5G、数据分析应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拥有支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发展的最前沿技术优势;深圳有外联全球的国际化优势和内接全国的中心城市经济辐射优势;深圳有诸多高端制造的产品和技术优势等。这一系列优势都是支持深圳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方面走在前列,为全国示范的基础条件。

专家指出,要把基础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就需要“政府做好政府的事,企业做好企业的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今年9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在通关便利、项目落地、业务审批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在信用体系建设、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在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培育、平台建设、税费减免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另一方面,深圳流通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的主力军作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比如,备战“双11”,顺风推出的创新服务就包括“新增无人机运输模式”“为快递小哥配置其自主研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实现平均每票派件可缩短16秒”等。

“双11”是一场现代流通体系的大考,不仅是现实实力的大考,还是一场发展态势的大考,深圳正在紧张备战,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