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成为多少企业家的生死考验。
马云说,在困难的时候,只有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能活下来。企业家不是商人,只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
近年来我国对企业家精神愈发重视,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企业家精神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2019年,深圳将11月1日这一天率先设立为“企业家日”,是深圳为创造更好营商环境的有益探索,更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
2020年10月 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再次被提及。
说到企业家精神,大家能够联想到的名词有很多,创新、冒险、合作、敬业、诚信等等。
1987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深圳这个由渔村进化而来的新生城市,处在一个资源、物质都极为贫乏的时期,更别说什么文化精神上的发展,可想而知,当时在深圳创业的条件有多么艰辛。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任正非创造了华为。
企业家的精神首先是奋斗。
华为在成立之初,只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代理。
但是进入21世纪,华为成为覆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网络能源、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的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且市场逐步扩大到香港、俄罗斯、印度、中东、非洲、东南亚、欧洲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不仅是华为,改革开放以来,张瑞敏、王传福、刘永好、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不断涌现,他们使得新的需求不断被发掘和满足,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新的行业领域迅速发展并持续产生国际影响力。
他们靠的都是创新,无论是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创新让我们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立足世界。
所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2020年,脱贫攻坚战突遇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期间,医疗物资短缺。
来自服装、汽车、家电、化工等领域的众多民营企业家带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储备,上马新的生产线,“跨界”转产医疗物资。
全国防护服日均产量由疫情初期不足2万件达到3月初50万件,N95口罩日均产量由20万只达到160万只,普通口罩日均产量达到1亿只。
搭建物资转运平台,打通物流通道,将医疗和生活物资运往战“疫”一线......
广大民营企业攻坚克难,利用自身积累的物资搜集、物流调配、整合投放等资源优势,为战“疫”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疫情期间,五菱跨界生产口罩
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家不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应怀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因此,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更高要求。
为什么需要企业家精神?
时至今日,专家学者很难为企业家精神下一个大家都能信服的定义。
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家精神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品质,开创事业、办企业需要企业家才能,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共同的气质,“企业家”不是一个头衔和职位,其实质是一种精神。
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最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精神。
所谓企业家精神可以表述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在企业经营实战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综合教养和精神意识。
市场经济可以迅速让人致富,市场经济能使人不偷懒,却不能叫人不撒谎,也不能叫人不害人,然而,企业家精神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企业家的精神追求显示,赚钱绝非开创事业的唯一目的,在全世界的华商商界,如果一个企业家被人称为“儒商”,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尊敬。
对他们来说赚钱只是一种手段,只是事业进行下去的保障,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格境界——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攀登……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事业如宗教般的笃信和向往。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从事经营活动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这是区别于一般商人和职业经理人的根本特征。
结 语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激活了最初的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有了释放才能、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与自由,让这些人变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
今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转变经济结构、振兴实体经济,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比以往更加需要奋斗、创新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精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