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 商慧人物

李成生:昔日泥水匠,今日商会长!

李成生,江西于都人,中山市于都商会会长。中山市正德美光电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江西商会副会长、中山市江西商会副会长、福建商会名誉会长、中山市赣州商会副会长。于都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奉献之星”荣誉称号。

 李成生,江西于都人,中山市于都商会会长。中山市正德美光电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江西商会副会长、中山市江西商会副会长、福建商会名誉会长、中山市赣州商会副会长。于都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奉献之星”荣誉称号。
 

图片

江西于都乡贤,中山市于都商会会长李成生
 
 
 
广东中山,国父故里,大湾区重要城市。中山古镇,世界灯饰之都。
 
我们与中山市于都商会会长李成生的见面,是在他密集走访于都乡贤古镇联络站的行程中。
 
他说:“像这样的走访,已经成为商会工作的常态……”
 

中山市于都商会宣传片
 

1

忆“往”事

一担花生和一条裤子的“算术题”

 
于都,赣南山乡,红色故土,长征之源,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

 

于都的山水和家族的传承,滋养出李成生身上的那股霸气、豪气。
 
打小就“不安分”的李成生,好动还有点“皮”。在学校很有组织能力,在家是勤奋的“小男子汉”。家境的贫寒和良好的家风,磨砺出他吃苦耐劳、乐善好施的性格。
 
李成生坦言:“虽然我能吃苦,但不太喜欢农村的生活,我们需要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状。”

 

图片

于都——地球上的红飘带
 
家里穷又是长子,寒暑假日成了李成生的“痛”。
 
某日,穿着一条新裤子干活,在地头扒拉两筐花生后,个头不高的他挑着花生回家,两只箩筐跌跌撞撞擦着地面“跳舞”,狠狠地摔了一跤,35元的新裤子擦破了。
 
一担花生榨三斤油,七块钱一斤,一天才20多块钱。“辛辛苦苦一天,还不够买条新裤子的钱。”
 
这就是李成生一担花生和一条裤子的“算术题”。那一年,他13岁。
 
这道题,“算”醒了李成生的山里沉睡梦!跳出‘农’门的梦,也醒了!
 
18岁,他拜师学砌墙的泥水匠。三年的学徒期,一年半后就被师傅“勒令”提前出师。
 
勤奋+天赋+聪明成就了他“天才泥水匠”的美名:砌墙找李成生,不用拉线吊线,砖墙照样笔直如峰。
 
出师后的第二天,不到20岁的李成生,成了当地最年轻的建筑“包工头”,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3岁,他被于都县能源办聘为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工程师,为全县培养建造沼气池的泥水技工近百人。当地有行话称:“李成生建的池,没得说,顶呱呱。”
 
对此李成生并不满足:“泥水匠就是个技术活,还是在‘农’门荡悠。”
 

图片

于都山乡里走出来的优秀乡贤
 
 
1993年,李成生南下广东东莞。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的他,啃了十几天的面包后,找到了一份建筑工地的活,也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开始在中山承接市政建设工程。
 
毕竟才25岁,年轻不成熟且疏于管理,中山也不是老家的于都。当他的建筑队从当初的20人发展到600多人的时候,无法掌控如此庞大队伍的李成生,遭遇断崖式崩盘。
 
“人生的第一次失败,不打招呼便来了…”他回忆道。
 
而李成生事业的两起两落,从那一刻起,才刚刚开始…
 
2

说“家”事

勤奋+善良成于都乡贤暖心的“大哥”

 
“在中山做工程的李大老板怎么回老家了?”对于崩塌后被迫回老家的李成生来说,那一段时间如同炼狱。
 
“我就是打不死的程咬金”,他微笑道,话语虽轻但刚毅果敢。
 
1995年,李成生再次折回中山。这一次他选择了不起眼的快餐行业,承包了一家工厂食堂,并在一年内发展到三家食堂。好运再次青睐勤奋、不服输的李成生。
 

图片

珍贵记忆——承包食堂让李成生摇身一变成”厨师“
 
次年,他带着卖快餐、盒饭赚来和亲友筹借的近400万现金,北上东莞承包了一家高档酒店,经营中、西餐厅和KTV。
 
俗话说的不错:隔行如隔山。在陌生的餐饮、娱乐业领域,天资聪明的李成生有点“水土不服”。
 
因为种种原因,东莞的酒店遇阻。他的钱包再次“清零”,人生的第二次失败,毫无征兆的再次来临……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李成生也再次“回归”中山重操旧业,干起熟悉的建筑本行。
 
亲朋好友再次向他伸出援手,得益于众多贵人相助,在中山市政工程建设行业,李成生终于厚积薄发,成为年轻有为的青年企业家。
 
2013年,李成生尝试产业转型,创办了中山市正德美光电产品有限公司,成为中山世界灯饰之都的一员,并迅速成长为中山知名灯饰企业。
 
李成生说:“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中。”
 
图片
李成生走访于都乡贤在中山的企业
 
认识他的朋友都知道,李成生的博爱与付出,在圈内有口皆碑。
 
他的人生格言里,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不管贫穷与富有,无论身处何地,善良的本质不能变。”
 
几十年如一日的博爱与付出,终得福报。或许,这就是他遭遇两次大挫折后,身后依然有贵人相助,成就“打不死的程咬金”的励志人生。
 
二十多年来,只要回乡省亲,李成生都会探望左邻右舍的乡亲,并送去钱物慰问帮扶。修桥筑路,捐资办学,公益捐赠更是常事。
 

图片

商慧星空创始人肖潇女士与李成生会长
 
商慧星空问:“几十年来,您有没有统计过帮扶过多少人?捐过多少款?”他微微一笑:“完全发自内心,不图名利,不图回报,做的都是该做的小事,不值一提。”
 
以德行益,常善与人,乃华夏先训。李成生默默无闻在于都、中山两地帮扶,资助和付出于乡亲群贤,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众人亲切称谓“大哥”的风范。
 
3

谈“亲”事

博爱与付出“筑巢”中山于都之“家”

 
“我是一个非常恋家的男人。”李成生说道。
 
60人无记名投票,59票投给李成生,“掉”的那票毫无疑问是他自己那票投给了别人。“全票”当选中山市于都商会会长的佳话,一直在于都乡圈中津津乐道。
 

图片

“全票”当选中山市于都商会首任会长
 
2017年9月27日,中山市于都商会正式成立。从此,于商在中山有了“家”。
 
从9位发起人、31家发起单位的筹备,到四个月时间便有140余家乡贤及企业入会。商会的成立体现了“于都速度”。这得益于李成生强大的号召力和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
 
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李成生给商慧星空介绍,于都在中山的“老表”接近8万人,创办的企业多达千余家。商会的成立,是众多乡贤梦寐以求的大喜事。
 

图片

李成生带领乡贤回于都瞻仰红军长征出发地
 
谈及商会的“亲”事,李成生用24个字囊括了使命:“以商养会,以会促商;以文化商,以爱促商;团队发展,创新发展。”
 
在“以爱促商”的实际行动中,商会将慈善公益的“点”着眼在感化吸毒人员、救助于都孤儿上,此举在中山、于都产生极大反响,引发各界点赞。
 
传承长征精神·弘扬博爱文化,是商会的精神内涵。这不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昭示,也是连接中山与于都的一座“桥”。
 
中山,国父从此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让国人觉醒;于都,长征的第一步,让民族命运看到曙光。
 

图片

首届于都商会的“全家福”
 
“中山和于都本应就是零距离的红色土地。”李成生说。
 
商会组织的各种走访、瞻仰和红色游记活动,长征精神不断被乡贤铭记。博爱的传承依然薪火秉承,于都人的大爱,必须一棒一棒传承下去。
 
李成生在亲笔作词的《于商人》会歌中写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商会就是我们的家,弘扬博爱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风雨同舟朝前走。”通俗、平实而不失大雅的歌词,是于都人向世界吟唱的强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访于都乡贤在中山的企业
 
“往”事历历于目,“家”事默默于心,“亲”事件件于神。李成生的人生很曲折,也很刺激,虽坎坷,但很享受。
 
从山里的泥水匠到中山乡贤领袖,别人眼里的那一“步”,在他的内心,就是丈量时空距离的艰辛旅程。
 
中山有伟人,于都有名人。中山有岐江,于都有贡江。
 
纵然于商之路漫漫,商会纽带一线牵!
 
图片
 
编辑 | 肖潇  李成兵
排版丨卓宛蓉
编审丨黄  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000-12345678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shxksz.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